▲第一作者:孙运通;通讯作者:段静静,朱俊武,陈胜
论文DOI:10.1021/acscatal.0c02745
催化剂结构设计与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直接相关。NiFe-nanomesh array不仅具有亚纳米的厚度可以提供丰富的双金属位点作为催化中心,而且独特的分层多孔结构确保了电极内有效的质量传输,同时原位生长的电极制备技术避免了使用传统绝缘聚合物粘合剂,有助于快速电子传输,同时也改善了催化剂稳定性。因此,可以同时展现出优异的NRR和OER活性,以及二电极固氮活性和稳定性。原位生长在泡沫镍基底上的NiFe-nanomesh array的结构与形貌表征图1a和1b显示所得到的材料具有三维宏观结构,由相互分离的、垂直排列的大约300 nm左右的二维纳米片组成。图1c显示了NiFe-nanomesh array均匀地分布在基底上,纳米片上有3 ~ 9 nm的网孔(图1d和1e),且片的厚度仅为0.65 nm,包含少量双层或三层的片层(1.3 ~ 2 nm),与传统的10-30 nm厚的纳米网阵列不同。XRD结构表征(图1f)显示材料为纯的NiFe LDH晶相, Ni和Fe的价态分别为+2和+3价(1g-1i,XPS)。因此,我们得到了具有精确结构和价态的亚纳米厚的NiFe-nanomesh array材料。▲图1. NiFe-nanomesh array的结构与形貌表征。(a, b)的SEM图像,其中(a)的插图为宏观照片;(c)Ni, Fe, O的SEM元素分布;(d)高分辨率TEM图像;(e)AFM图像和相应的高度统计图;(f)XRD图谱;(g)XPS总谱;(h)Ni 2p的XPS光谱;(i)Fe 2p的XPS光谱。
NiFe-nanomesh array电极展现出优异的阴极NRR和阳极OER催化活性
▲图2. NiFe-nanomesh array的NRR和OER电化学性能。(a-f)阴极NRR性能:(a)在N2和Ar饱和的0.1 M Na2SO4溶液中以5 mV s-1的扫描速率记录的线性扫描伏安(LSV)曲线,(a)的插图为H型NRR装置示意图; (b)电位从-0.2至-0.6 V(vs. RHE)的I-T曲线;(c)在不同电位下的法拉第效率(FE)和NH3产率;(d)在-0.35 V(vs. RHE)电位下运行20小时的I-T曲线;其中(d)的插图显示了I-T测试前后的LSV曲线;(e)使用15N2为进料气在不同电位下得到的NRR产物的500 MHz 1H NMR谱图; (f)使用15N2和14N2作为进料气进行NRR反应的氨产率和法拉第效率对比图。(g-i)阳极OER性能:(g)扫速为5 mV s-1的NiFe-nanomesh array和其他对比样品的LSV曲线;(h)NiFe-nanomesh array和其他对比样品的Tafel曲线;(i)在1.5 V(vs. RHE)下进行20小时的I-T测曲线,(i)的插图显示了计时电流法测试前后的LSV图。
NiFe-nanomesh array显示出优异的双功能电催化固氮性能图3a显示了以NiFe-nanomesh array作为阴极和阳极,组装成二电极固氮电解池的示意图。与Ar饱和循环伏安(CV)曲线相比,N2饱和的CV曲线在1.45 V左右出现了一个额外的峰(图3b),表明出现了电催化固氮过程。基于此,我们选择了不同电压进行I-T测试(图3d),NH3产率随电压先增加后降低,在1.9 V时达到最高,为2.07 μg h-1 mg-1,法拉第效率在1.6 V时最大为9.87%(图3c)。进一步30 h 的I-T测试曲线表明,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图3e)。最后,以上结果通过15N2同位素验证,表明产生的氨来源于原料N2,而不是污染所致,其相应的NH3产率和FE与14N原料气得到的结果一致。▲图3. 使用NiFe-nanomesh array作为双功能催化剂进行固氮反应。(a)二电极电解装置示意图; (b)在N2和Ar饱和的0.1 M Na2SO4电解液中,10 mV s-1扫描速率测试的 CV曲线;(c)不同电压下的NH3产率和FE;(d)不同电压下的I-T曲线;(e)1.9 V电压下30 h的I-T曲线;其中(e)的插图为使用15N2和14N2分别作为进料气在1.6、1.8和1.9 V时的氨产率和法拉第效率;(f)使用15N2进料气体,在1.6、1.8和1.9 V下N2电解产物的500 MHz 1H NMR谱图。
利用DFT理论计算和实验进行机理研究,证明NRR和OER的催化活性位点来源于优异的材料结构特征和Ni、Fe之间的协同作用
▲图4. NiFe-nanomesh array 作为NRR和OER催化剂的DFT计算图。(a)NRR的associative distal 路径反应示意图;(b)基于associative distal 路径的NRR自由能图;(c)OER的反应路径;(d)OER的自由能图。
本工作制备了一种具有纳米网孔结构、三维宏观多级孔通道、和机械耐用性的NiFe-nanomesh array,展现出高度暴露的活性位点,良好的传质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由于电极具有优良的结构,有助于提高NRR的法拉第效率、氨产率和降低OER的起始电位和Tafel斜率。更重要的是,NiFe-nanomesh array还具有良好的二电极固氮性能。本工作为电化学固氮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激发设计多种多功能电催化剂,从而应用于更多的反应过程。 陈胜教授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期间联合培养到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2010-2012)。博士毕业后,先后工作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等机构。曾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工程,江苏省双创人才等项目。至今已在能源、材料、化学等研究领域已发表50余篇SCI论文, 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ACS Nano、ACS catalysi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SCI 他引总次数超过8800,其中约1/3论文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 H因子为35,入选2019“中国高被引科学家”榜单。http://teacher.njust.edu.cn/hgxy/cs/list.htm课题组由十余名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组成,科研氛围浓厚,鼓励开放性、探索性的讨论,以及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具有国际视野和研究背景,与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美国等研究机构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实验室经费充足,具有一系列材料化学合成、表征、电化学测试等仪器,设备齐全,依托于国家重点学科(应用化学、材料学)、南京理工大学软化学与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化学系、材料化学教研室;学校和学院具有独立的仪器分析与测试中心,可进行全天候结构和性能测试。欢迎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理想和志向的同行、同学加入,联系方式:sheng.chen@nj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