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尽管手性Brønsted酸催化的亚胺和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转化均已实现,但对于普通烯烃的不对称转化仍然充满着挑战。最近,德国马普煤炭所的Benjamin List教授利用手性的二磷酰亚胺结构作为催化剂,实现了烯烃的不对称氢烷氧基化反应,文章DOI: 10.1126/science.aaq0445。
基于烯烃的有机转化,尤其是不对称催化反应,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其中,烯烃的不对称氢官能团化反应由于具有原子经济性和产物高价值性,近年来引起了不少课题组的关注。相对于二烯或联烯的氢胺化反应,普通烯烃的氢烷氧基化反应的研究要少得多。此外,烯烃的不对称转化目前主要依赖于过渡金属催化,然而这样的催化体系对普通的烯烃并不适用。相反,酶可以催化普通的烯烃的不对称转化(Science 1A)。2017年,Tang课题组报道了酶催化的烯烃的不对称氢烷氧基化反应,但底物相对比较局限 (J. Am. Chem. Soc. 2017, 139, 3639–3642)。德国马普煤炭所的List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手性小分子不对称催化的研究。受酶催化的烯烃不对称氢烷氧基化反应的启示,List教授推测该反应可以由某种精心设计的手性Brønsted酸催化实现,并且可能具有更广的底物适用范围。目前手性Brønsted酸催化的不对称转化主要局限于亚胺和羰基化合物,对于普通的烯烃仍然充满着挑战。在过去的研究中,List教授先后报道了手性二磷酰亚胺(IDP)和三氟甲磺酰胺取代的手性二磷酰亚胺(IDPi)催化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在此,List教授考虑利用IDPi实现普通烯烃的不对称催化转化。
基于四氢呋喃骨架的重要性,List教授尝试从羟基取代的烯烃1a出发,对有机小分子催化剂3进行设计和考察,用来合成手性四氢呋喃衍生物2a。研究发现,当使用IDPi 3a作催化剂时,反应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进一步地,List教授对氮上的电性和位阻进行调控,发现当使用3,5-二三氟甲基苯磺酰基取代的催化剂3b时,反应的产率可达到91%,er值达到97.5:2.5,得最优条件(Science 1B)。
Scheme 1. 生物和化学领域的烯烃活化。图片来源:Science
在该最优条件下,List教授对烯烃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考察(Scheme 2)。研究发现,不同电性取代的底物均能取得较为不错的反应性,官能团如醚、羟基、氟、溴、甲氧基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兼容。反应产率高,对映选择性好。
Scheme 2. 烯烃氢烷氧基化的底物拓展。图片来源:Science
为了证明该方法学的实用性,List教授还做了如下一系列转化(Scheme 3)。首先,List教授从手性的底物(S)-1v和(R)-1w出发,通过对催化剂构型的调控,能以较高的收率和非常好的非对映选择性得到目标产物。并且,从烯烃1x出发,经不对称氢烷氧基化、氧化,可以顺利地构建(-)-Boivinianin A。除分子内不对称氢烷氧基化外,List教授还尝试实现分子间的不对称氢烷氧基化。从苄醇和苯乙烯出发,在催化剂(S,S)-3c的催化下,能以95%的产率生成目标产物,并且er值达到76.5:23.5,该反应还在进一步优化当中。
Scheme 3. 该方法学的进一步应用。图片来源:Science
最后,List教授还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该反应的机理(Scheme 4)。基于DFT计算的结果,List教授认为该过程是先后经历烯烃质子化、C-O键形成的分步过程,并且TS1的形成是有利的。为了证实DFT计算的结果,List教授还做了Hammett线性关系的研究,ρ值小于0则表明了过渡态中碳正离子的存在性。此外,通过底物1l、5、6和7的对比实验,也说明了该反应经过分步的过程。
Scheme 4. 机理研究。图片来源:Science
总结:在该工作中,List教授利用手性的二磷酰亚胺结构3b作为催化剂,实现了烯烃的不对称氢烷氧基化反应。反应产率较高,对映选择性好。此外,List教授还通过一系列转化实验证实了方法学的实用性。针对反应的机理,List教授也做非常细致的研究。除了不对称氢烷氧基化,烯烃的其它不对称氢官能团化反应中在进一步研究当中。
原文链接: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9/6383/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