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甲醇氧化反应(MOR)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直是限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商业化的瓶颈。Pt基材料是最适合MOR的电催化剂,但是在MOR过程中产生*CO中间体会导致Pt基材料遭受严重的CO中毒问题。
为了缓解这一难题,人们已经开发出许多策略,包括减少催化剂尺寸、采用理想的载体和掺杂其他金属元素等。这些策略主要是为了调节Pt活性位点和*CO中间体的吸附能力,以减轻CO中毒。然而,*CO中间体在反应过程中持续形成,材料潜在的失活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高效、稳健的非CO途径MOR催化体系,并在原子水平上阐明其内在机制。基于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涛和丁韬等采用两步煅烧法,精确设计并合成了在CeO2表面外延生长的小尺寸原子层Pt催化剂(Pt ALs/CeO2),其能够在MOR反应过程中保持高活性和稳定性。基于一系列原位表征和理论计算结果,研究人员合理推测了Pt ALs/CeO2催化剂催化甲醇氧化的内在机理。具体而言,MOR过程可分为两个主要途径:CO途径和非CO途径。在MOR过程中,这两种途径都发生在Pt ALs/CeO2催化剂中。由于CeO2载体与含氧基团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因此有大量的*OH物种吸附在其表面;与Pt团簇和内部Pt-O-Ce相比,边缘Pt-O-Ce和*OH具有更好的几何优势,这种构型有助于与*OH立即反应,避免*CHO中间体进一步脱质子,有效抑制了*CO的形成。因此,边缘Pt-O-Ce上主要经历非CO途径。然而,Pt团簇的内部活性部位缺乏有利的几何距离,从能垒的角度来看,*CHO在这个活性位点表面很容易转化为*CO,导致MOR沿着CO途径进行。此外,*CHO和*CO在内部Pt-O-Ce位点的吸附能力弱于在边缘Pt-O-Ce的吸附能力。因此,可以推断,吸附在内部Pt-O-Ce位点的*CHO/*CO可以迁移到边缘Pt-O-Ce,然后立即与相邻的*OH发生反应,这有助于提升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反应过程中,Pt ALs/CeO2的质量活性高达14.87 A mgPt−1,同时在CO存在条件下连续运行1000 s,活性降解可忽略不计,表明其具有优异的抗CO中毒能力。综上,该项研究引入了一个总体概念,通过促进非CO途径来克服MOR过程中Pt基催化剂中毒的敏感性,为设计和开发提高非CO途径选择性的催化剂提供了思路。Edge-rich Pt-O-Ce sites in CeO2 supported patchy atomic-layer Pt enable a non-CO pathway for efficient methanol oxida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DOI: 10.1002/anie.20241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