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还原反应(ORR)分为2电子与4电子反应。其中,2电子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及其衍生的羟基自由基具有高度腐蚀性,可导致燃料电池中催化剂或聚合物电解质的加速降解。因此,燃料电池ORR催化剂需要具有极致的4电子选择性(接近100%)。然而,几乎所有报道的ORR催化剂,包括贵金属铂等,始终伴随着显著的H2O2生成,其典型产率通常为1-5%或更高。 受自然界中Se酶的启发,厦门大学王宇成副教授(孙世刚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仿生单硒(Se)催化位点的设计思路。该仿生Se位点表现出创纪录的4电子选择性(0.039%@0.5V)。将Se位点作为辅助催化位点,引入到Co-N-C、Fe-N-C和N-C催化剂中,通过连续的2+2电子路径,H2O2的产率分别降低了96%、67%和98%。H2O2产率的显著降低导致活性位点免受氧化攻击,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电化学性能测试数据表明:仿生的Se-C催化剂表现出接近100%的4电子选择性,在0.5 V下的H2O2产率为0.039%,比商业铂催化剂低65倍,且比之前报道的所有ORR催化剂低一个数量级。 电化学原位XAFS表明:在ORR过程中,Se的氧化态增加,Se-C(O)键长变短,Se-C(O)配位键的强度增加。这说明Se在反应过程中选择性夺取了过氧中间体的O原子。 理论计算进一步表明:在形成#OOH中间体时,相邻的Se原子从#OOH中夺取一个O原子,从而阻断了H2O2途径。在随后的电子耦合质子过程中,解离的#O和#OH产生2个水分子,然后释放出来,最终实现将反应导向4电子途径。Se的这种独特的拉取O原子的行为,与生物系统中硒酶的作用机制非常相似。 仿生Se位点的作用在Co-N-C、Fe-N-C和N-C催化剂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Se掺杂后显著地将3种催化剂的H2O2产率分别降低了96%、67%和98%(由于篇幅限制,仅显示Co-N-C)。同时,随着H2O2等活性氧物种的减少,催化剂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增强。 论文信息 Enzyme-Inspired Single Selenium Site for Selective Oxygen Reduction Dr. Peng-Yang Zhang, Dr. Xia Xu, Dr. Wen-Song Yu, Prof. Zhi-Yao Duan, Prof. Huan Huang, Prof. Tao Wang, Prof. Gang Fu, Prof. Zhi-You Zhou, Yu-Cheng Wang, Prof. Shi-Gang Su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