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有机动态/实验与测试/浙江理工大学霍猛副教授课题组:驱动力角度探讨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的新进展
浙江理工大学霍猛副教授课题组:驱动力角度探讨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的新进展


文章信息



1



通讯作者:霍猛(浙江理工大学),曾敏(英国华威大学)

作者:赵子卓,雷舒静,曾敏*,霍猛*




Keywords:

driving forces,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hydrogen bonding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gt2.418




文章简介


嵌段共聚物的溶液自组装可产生丰富的组装形貌,这些组装体在纳米医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二十年来,聚合诱导自组装(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PISA)已发展成为一种高效制备高浓度(10-50 wt%)嵌段共聚物纳米组装体的技术。通常,PISA依赖于活性/可控分散聚合或乳液聚合,可以实现两亲嵌段共聚物生长的同时原位自组装,因而具有组装浓度高、形貌可控、重现性好等诸多优势(图1A)。PISA的快速发展还进一步促进了聚合物组装体的广泛应用:除纳米医药外,聚合物组装体还在细胞仿生、纳米反应器、Pickering乳化剂、功能化凝胶、抗冰、手性拆分等领域有了新的应用。

自组装驱动力的创新是构筑新型PISA体系的核心和关键。自PISA概念提出以来,其驱动力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近些年,氢键、静电作用、π-π作用等超分子相互作用力也被发展用于构筑新型PISA体系(图1B)。此外,一些PISA体系还存在多种超分子相互作用力,例如结晶驱动的PISA和液晶驱动的PISA。这些超分子作用力的引入,不仅革新了传统PISA体系对单体/溶剂对的要求,为PISA的发展开拓新的思路,还赋予了聚合物组装体丰富的刺激响应性质和新的功能。

2

图1. A)聚合诱导自组装示意图;B)聚合诱导自组装的驱动力

在该综述中,作者从驱动力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PISA技术的最新进展。文章首先介绍了PISA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其次,作者从PISA的驱动力出发,系统地总结了基于疏水相互作用、氢键、静电作用、π-π作用、结晶以及液晶驱动力的PISA体系。最后,作者也对PISA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9

以上综述论文以“Recent progress in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riving forces”为题发表于 Aggregate 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浙江理工大学的硕士生赵子卓通讯作者为浙江理工大学的霍猛博士和英国华威大学的曾敏博士。

(Aggregate 2023, e418.
 https://doi.org/10.1002/agt2.418)




纳孚服务
  • 化学试剂
  • 提供稀有化学试剂现货

  • 化学试剂定制合成服务
  • 上海纳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市场稀缺的化学试剂定制服务

  • 新材料现货
  • 上海纳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理或自产包含石墨烯产品,类石墨烯产品、碳纳米管、无机纳米材料以及一些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 结构设计及定制合成
  • 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对所需化合物结构进行设计改性,从而定制合成出客户所需分子式结构

  • 联系我们
  • 021-58952328
  • 13125124762
  • info@chemhui.com
  •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