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刘敏
通讯作者:朱书奎
通讯地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论文DOI:10.1039/D5TA04269K
过氧化氢(H2O2)是重要的绿色氧化剂,但其工业制备仍以蒽醌法为主,存在能耗高、过程复杂等问题。基于光催化的双电子氧还原反应(2e- ORR)被视为更清洁、高效的途径,但普遍受限于两点:光生载流子复合严重以及高效活性位点匮乏。本研究通过调控KCl和Zn-MOF-NH2,在g-C3N4中引入氮空位并构建层间K-N“电子桥”。该结构同时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传输,并赋予氮空位O2吸附/活化功能,从而显著提高H2O2的生成效率。实验表明,K-CZ-2(KCl-g-C3N4/Zn-MOF-NH2-2)的H2O2产率达到 7.8 mmol g-1 h-1,约为未改性g-C3N4的20倍,优于多数已报道的氮化碳类光催化剂。同时,样品的表观量子效率(AQY)为3.08%,太阳能-化学能转换效率(SCC)为0.63%。理论计算进一步揭示,氮空位与电子桥能够协同优化光电子响应过程和氧还原反应路径,显著加速H2O2的生成。本研究为通过材料缺陷调控与结构设计提升光催化产H2O2性能提供了一条简便而高效的新思路。
H2O2作为强氧化剂和消毒剂,广泛用于废水处理、纺织与化学合成领域,应用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市场上所需的H2O2主要是通过蒽醌法制备,但该方法存在耗能高、潜在环境负担大、工艺复杂等问题。因此,节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光催化氧化还原合成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近年来,2e- ORR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多数光催化材料存在载流子复合率高与有效活性位点少两大瓶颈,显著限制了2e- ORR产H2O2的效率。因此,有必要开发兼具高载流子传输效率与可调活性位点的光催化剂。g-C3N4在可见光驱动的H2O2制备方面已有进展,但其可见光利用率低、载流子复合严重和活性位点不足等问题仍在,需要通过结构/缺陷/异质结等改性手段提升2e- ORR产H2O2性能。
1、通过调控KCl和Zn-MOF-NH2,在K-CZ-2中形成氮空位和电子桥,使其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质和能带结构。
2、电子桥促进光生载流子的输运,提高体系中的自由电子浓度,氮空位作为活性位点,提供O2吸附、活化能力。
3、具有充足的自由电子和O2后,K-CZ-2通过光催化2e-ORR路径产生的H2O2达到7.8 mmol g-1 h-1,接近g-C3N4的20倍,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图1. (a) K-CZ-2的合成路线。(b) K-C3N4-like的SEM 图像。(c) K-CZ-2的SEM 图像。 (d) K-CZ-2的元素分布图。(e) K-CZ-2 的TEM图像,(f) K-CZ-2 的HRTEM图像,(g) K-CZ-2 的SAED 图像。
通过两步合成法制备K-CZ-2,并采用SEM/TEM表征其形貌。可观察到,经热处理后的K-CZ-2呈现尺寸更小、厚度更薄的片层形貌。
图2. (a) 所有样品的XRD 曲线。 (b) 所有样品的 FT-IR 曲线。g-C3N4, K-C3N4-like和 K-CZ-2的XPS高分辨精细谱(c) C 1s,(d) N 1s。(e) K-C3N4-like 和 K-CZ-2的K 2p高分辨精细谱。 (f) K-C3N4-like和K-CZ-2的EPR信号。 (g) g-C3N4和 K-CZ-2